药研核心技术+世界先进仪器“双剑合璧”——访新领先副总裁董颖博士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医药研发的支持力度,自2015年深化医疗改革以来,鼓励创新成为我国医疗改革的重要方向,此后,促进创新药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创新药也迎来最好的时代。2020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做好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受理与审评工作,促进仿制药替代。鼓励政策的出台不仅激励医药研发行业积极创新以满足各领域需求,也有效促进了医药研发行业稳定高速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我国将大力发展医药事业"。也有专家预测,未来10年医药行业或将仍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中国CXO产业(指CRO/CMO/CDMO/CSO等)将迎来黄金十年。
药物的研发、临床试验到质量控制都需要大量的分析仪器,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仅次于学术研究,医药行业已成为分析仪器的第二大市场。因此,未来医药行业的发展方向及其对分析仪器的需求,将影响大量的分析仪器企业。
中国医药行业发展情况如何?未来还有哪些发展趋势?未来中国医药行业还将对分析仪器有哪些需求?针对以上问题,近日,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北京新领先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分析测试事业部总经理董颖博士,请她谈谈北京新领先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新领先”)的发展情况以及医药行业对分析仪器的需求。
董博简介:兰州大学化学系学士和硕士,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化学院博士,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博士后,从事有机合成、药物合成、药物分析和质谱分析等工作三十余年,曾任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兴奋剂检测实验室副主任,赴英国伦敦和巴西里约热内卢参与奥运会的兴奋剂检测管理工作。主导和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获国家级专利和各类奖项10个。
现任北京新领先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分析测试事业部总经理,主要负责药物质量控制研究、遗传毒等痕量残留物分析、聚合物研究、元素杂质检测、药物接触系统(包材、组件和给药装置)相容性研究等工作。
以下为采访全篇:
新领先作为全产业链的CRO公司,在临床前研究、伟德官网bv研究、IVIVR体内外桥接和进出口注册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新领先已经和国内外600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成功承接了400余项仿制药品种研制,其中一致性评价近200项;同时承接了多项高难度原料药以及改良型新药的研发和技术转化,完成近500项临床项目,申请专利150多项。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近千人的创新药和仿制药研发团队,连续多年被中华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评为“中国医药研发公司10强”,2019年位列第一。
据董博士介绍,新领先在多年研究中,创造了多项颇具特色的技术成果,有些成果属于行业首创,如:
-
荣获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基于体内外桥接技术的医药研发协同创新平台”,是集多维仿制药品和创新药品为一体的高端开发平台;
-
新型特色药品检测平台联盟的搭建,以及与岛津中国创新中心合作研发的头孢类抗生素聚合物杂质三维色谱质谱检测方法,为行业首创技术;
-
截至2019年专利申请数量突破150项,获得“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以及“北京市级企业科技研究开发机构”认证;
-
在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不断深耕,深蓝海作为新领先在伟德官网bv领域的子品牌,已完成临床研究500余项;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获得ISO 9001和CNAS体系双认证。
谈到新领先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董博士介绍道:我们都知道,药明康德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够实现从药物筛选到组织生产全产业链覆盖的医药企业,但是他是单个企业行为。而我们公司则是建立了“新领先CXO”生态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这里X是一个变量,是多元素的象征,我们通过与国内外优秀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形成医药研发产业链和供应链交错组成的闭环服务体系。
新领先CXO体系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生态体系,由医药研发、临床研究、生物检测、CDMO、SMO等配套服务的众多模块共同组成,它能够形成内循环,促使上下游产业链有序自主进化,并产生核裂变,爆炸式推动行业升级,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节省社会资源。我们一直以来秉持的原则是仿创结合,双引擎驱动,未来我们的平台将不断发展和完善,将CXO中“X”变得更加丰富。此外,我们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产业布局,我们期望能在全国有条件的园区进行CXO模式的复制,未来将有新领先重庆、新领先大亚湾等。
相比于国外,中国医药产业由于发展时间短,基础薄弱,在当前发展阶段仍存在基础研究薄弱,科研积累较少,导致缺乏核心技术,在系统创新方面较弱等诸多问题。而分析仪器的使用贯穿于药品研发的全生命周期,是药物研发的利器,是保障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强有力工具。新领先作为中国医药研发的代表企业之一,业务开展离不开分析仪器设备的支撑。董博士介绍说,新领先北京主要负责药品研发,拥有各类分析检测设备300多台,包括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LC-MS/MS、GC-MS/MS、ICP-MS、离子色谱、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DSC等,其中液相色谱仪器占比为80%左右,是药物分析的主打设备。
来到新领先的实验室,数百台分析仪器在不停地运转,放眼望去,岛津品牌的仪器数量非常多。谈到为何会选购岛津的仪器时,董博士介绍,新领先选购分析仪器时,首先会考虑主流的品牌,其次,新领先会关注分析仪器的整体性能表现。她补充道:“新领先最看重分析仪器的稳定性和耐用性,仪器稳定可以使我们的工作效率更高,仪器耐用可以大大地减少后期的使用成本。新领先的岛津仪器数量很多,尤其是液相色谱,占比高达75%。是因为岛津仪器的稳定性和耐用性都很好,软件设计非常人性化,易操作,售后服务响应时间很快,整体的售后成本也相对较低。另外,岛津公司针对于医药行业的用户,提供了众多的行业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这也促成了新领先和岛津的多方面合作。”
据董博士介绍,新领先自创建初期即与岛津公司开始合作,为更好地优势互补,双方于2019年8月建立了战略合作实验室。双方合作领域涉及聚合物检测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药典标准提升、遗传毒性杂质检测方法开发等,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创新项目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董博士介绍到,新领先在研的多个头孢品种都遇到了聚合物杂质结构鉴定和定量的难题。传统的聚合物检测多采用排阻色谱法,该方法检测时间长、分离度和专属性都很差,对聚合物进行笼统和总量控制,定量不准确。同时,因为无法将每个聚合物都分离出来,所以无法鉴定单个聚合物的结构。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新领先与岛津中国创新中心进行了多次讨论,一同搭建了SEC-RPLC-QTOF二维液相-高分辨质谱检测平台。基于岛津高分辨液质平台二维动态上样系统,可实现在线脱盐,具备高质量准确度和高质量稳定性等性能特点。目前双方的研发人员共同参与完成了十四个头孢品种抗生素聚合物杂质的全面解析,并建立质谱数据库。十四个头孢品种聚合物质控方法已完成高分辨质谱向低分辨质谱的方法转移,成为本公司分析部门日常检验项目,有效提升了公司对药物杂质鉴定的能力。
同时,新领先与岛津公司进行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数字化标准品谱图库》的研制,该谱图库拟收录《欧洲药典》20种头孢品种相关杂质标准品,用岛津高分辨质谱仪LCMS-9030采集的质谱图,解析这些杂质及聚合物可能的结构式。该谱库可与行业共享,为相关医药研发机构提供重要的参考,达到缩减药物研发周期、降低药物研发成本的目标。
“许多国家的实践已经证明新药研发的创新之路需要经过完全仿制、仿创结合、自主创新等三个阶段,我国的现状也决定了这是一条适合我国新药研发的正确道路。”董博士认为:“当下,我们应该立足实际,尊重现实,从仿制国际专利药物开始,逐步提高仿制水平,特别是高端制剂的仿制能力,摆脱现阶段中国仿制药物内卷严重,无法进入国际市场的局面。我国是医药消费大国,通过仿制药物并逐渐提高仿制药物竞争力,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并积蓄一定的技术力量,才有资本走上自主创新的道路。”
而谈到我国药物的研发现状,董博士表示,我国的创新药研发环境已经越来越好,由于相关政策的加持,中国创新药研发环境已经显著优于国外,据CDE数据统计,从2018年至2020年,中国一类创新药获批数量达到37个,从以前的平均每年一个加速到平均每月审批通过一个创新药。此外,国内资本市场对于创新药研发的态度也在改变。
我国新药创新在一些新领域,比如多抗、细胞治疗、溶瘤病毒等和国外差距相对较小,有机会并跑甚至未来领跑。董博士认为,中国当前正处于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迈进的历史性进程中。创新药企的研发策略,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更代表着中国最具活力的企业整体创新能力。在创新支持政策不断推出,创新人才不断集聚,行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新生力量也正蓄势待发,不断显示出蓬勃的创新活力。
董博士指出,目前我国药企也到了加速创新转型的节点。经历了前期医保扩容的粗放式增长后,现在医保红利效应已逐渐消失,具有优秀研发能力的药企会因控费、降价以及愈演愈烈的竞争压力逐步踏入仿创或创新的领域,从而进入创新药快速发展时代。新药研发的创新之路离不开仪器设备的革新,董博士认为,目前的分析仪器技术还不能完全满足研发的需求,未来医药行业可能还需要以下检测技术和设备:
-
Biacore技术:是一种基于光学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简称SPR)原理,用于分子互作分析的常用方法。目前SPR原理用于药物分析的方法已经被录入中国、美国、日本的药典,基于Biacore方法的文献也已经超过了15000篇。可用于药物的特异性分析、亲和力测定、动力学分析等领域,80%以上在抗体药物研发和生产中使用(药-靶动力学、亲和力)。
-
DESI技术:该技术基于电喷雾原理,样品可直接离子化,无需样品前处理。可用于单细胞内物质的直接分析,指纹成像,高通量筛选与蛋白结合的药物,固体表面药物的高通量检测及筛选等。
-
DBDI技术:该技术基于介质阻挡放电离子源,可用于液体样品原位高通量检测及筛选,尤其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用于肺癌无损筛查,糖尿病患者的口气监测等。
-
在线监测技术:监测微通道反应器-API过程控制,自动化程度高,环保安全,可进行多维度在线分析,表征反应状态,无放大效应。在线微生物检测原理是通过诱发微生物代谢产物中还原辅酶1(NADH)和核黄素产生荧光,并且结合米氏原理检测粒子大小。该技术与离线微生物检测技术相比,更灵敏、更快速、更准确。
董博士指出,以上只是她对未来分析仪器改进的一些建议,她希望未来可以开发更多助力和提升医药研发水平的分析检测设备,这需要仪器设备供应商多调研,深入了解药物研发的发展规律,设计制造出具有行业特色、便于使用的各类仪器设备。
采访中,董博士对于中国医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未来将有以下趋势:
-
拥有特色药品的品牌企业将更具竞争力;
-
中药现代化趋势不可逆转,在诸多慢性疾病以及疑难杂症等用药领域,中药都能充分发挥其多靶点的治疗作用,未来,中医药可望形成一个更高层次的医药学体系;
-
仿制药将迎来发展契机,仿制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医药卫生体系的支撑和基本保障;
-
近几年国内生物制药研发异常火爆,2018年诸多国产重磅生物药已逐步开启上市之路,国内生物制药进入黄金时代。
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消费市场。2019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达到16330亿元,2015-201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7.5%。董博士特别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呈逐年上升趋势,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随着人口老年化加剧,中国医药市场需求急剧加大。
【来源:仪器信息网】
-END-
转载声明:未经本网或本网权利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或本网权利人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领先医药科技”。